×
中医教育

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健康焦点)

来源:中医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29日 18:58:12

《人民日报》(2022年07月29日19版)

适应变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逐渐增强。针对社区居民,博物馆开展了“药食同源话健康”“药膳与养生膏滋”“保健灸及传统艾条的制作”等健康养生课堂,每年走进社区开展10余次活动。针对中小学生,则设计了“我是小神农,中药我来尝”等更富有趣味性的科普活动。

“小朋友,这是我们的药材魔墙。魔墙上的每一幅小图都代表了一种药材,常见的有枸杞、苍术、麦冬、葛根、香薷……”大屏前,讲解员李欣悦一边介绍,一边随机点开几张图片进行演示。

借助科技互动,观展更有趣

近年来,中医药博物馆不断加强数字化建设,聚焦科普教育功能,增加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让中医药知识和文化“活”起来。近日,记者走进多家中医药博物馆,探访其推动中医药知识文化科普教育的成果与心得,感受其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所做的探索和创新。

做好馆藏保护,科普更形象

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乐仁堂投资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了河北省第一家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公益性科普馆。2021年7月,以“乐”“仁”为展示主题的乐仁堂中医药健康科普馆正式开馆。

“无论是学习课程,还是准备辨识大赛,很多同学都会来博物馆看中药标本和医史文物,巩固知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孙凌逸说,“品牌活动的文化氛围也很浓厚,每年的中药文化周可以参与博物馆寻宝、猜中医药谜语等,像庙会一样,非常热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于1990年9月建成,馆藏丰富,是历史较为悠久的高校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不仅承担一些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自2009年起,还陆续举办中药辨识大赛、博物馆文化周、讲解大赛等品牌活动。

——编 者

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事业是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暂不对外开放,张凌计划着带上中草药,走出博物馆,将活动办进社区,“用生动、有趣、多元的方式,让大家对中医馆藏、中药文化更有兴趣,也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

“通过沉浸式体验的形式模拟采药过程,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药材生长的环境,增长中医药知识,还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中草药来之不易。”李欣悦说。

“小朋友们,盯紧屏幕,穿过雪山和热带雨林,我们一起到药谷去探险吧!”李欣悦话音刚落,数字屏幕中的画面“嗖”地一下动了起来,高山峡谷在眼前“飘过”,一棵棵鸡血藤从脚下“钻出”,抬起脚轻轻一点,鸡血藤便“踩”入囊中。小学生韩诗雯左脚一个,右脚一个,不一会儿就“踩”收完所有鸡血藤。

“科普馆共设置三个单元,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医药历史和健康知识。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科技互动体验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乐仁堂中医药健康科普馆馆长王鹏介绍,设计之初,乐仁堂便十分注重传统中医药知识与现代化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依托高科技数字化设备,科普内容更有深度,科普方式也更具趣味性。

除了触摸屏互动,更有沉浸式体验。在科普馆展厅东侧,一处从脚下延伸至墙面的数字屏幕格外亮眼,动感十足的4D空间影院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以“药谷探险”为行动主线,空间影院共设有药谷、湖泊、雪山、海底、森林5个场景和3个采药互动游戏,让人们身临其境体验古人采药的艰辛。

走进博物馆中药综合展厅,近600种常用中药、3000多份中药标本依照《中药学》教材和中药的功能主治一一陈列,中央展区还摆放着百年陈皮、九朝贡胶等珍贵药材,全面服务教学。中药饮片实训基地里,近400味中药饮片置于透明标本瓶里展示,另有开放性标本供学生辨识。

“博物馆在开展科普教育时,要围绕中医药文化价值进行。”卢颖认为,“只有参与、体验、互动,人们对中医药的了解才会深入。中医药博物馆是人们了解中医药的理想阵地和载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实在感。”

“北中医博物馆是立体直观的教科书,形象生动的大讲堂,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来宾参观的第一站。”工作三十余载,馆长卢颖不断感受到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越来越热,近年来到博物馆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初是中小学生及社区老年人偏多,后来各种社会群体和年轻人也不断增加。”

上一篇:思想众筹|加深中医经典教育与研究,培养优秀
下一篇:不收昧心钱的中医专家教育家柯与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