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教育

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总目标确立

来源:中医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12日 17:21:57

体制机制的改革问题始终是人才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这项工作涉及面很广,需要多部门来综合发力才能够解决。“我们在制定意见的过程中,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一方面整合国家层面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有关政策举措,另一方面要立足于中医药自身的特点,提出基于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举措,激发人才的活力。”卢国慧表示。

三是打造中医药人才发展的高地,围绕着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布局建设,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中医药优势资源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建设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指导推动七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开展人才政策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示范区。

图为医生在调配中药。(图片由CNSPHOTO提供)

重视和加强中医药经典教学,是新时代中医药教育贯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要求的一个核心要义。目前,我国已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现代中医药教育体系,形成了从高职、本科到硕士、博士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初步建立了以“5+3”为主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

到2030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人才梯队更加合理,高层次人才规模显著增加,基层人才队伍更加稳固,中医药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逐步建成,适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意见明确提出,医疗机构按照机构设置基本要求,要配齐配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适应岗位,解决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其次是落实用人自主权,明确提出要加大中医药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用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政策,激励中医药机构建立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的特殊政策。

加大薪酬激励力度,深化公立中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特别是对科研人才的激励方面,要落实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科研成果转化等政策,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支持构建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另外,针对基础人才要建立基础人才培养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在人才的引进、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和倾斜保障。

“去年底,我们评选了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这项工作已进行了好几年,特别是全国中医药大会以后,在人社部的支持下,这项表彰由过去的一次性表彰变成了周期性表彰项目。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医药行业先进典型和模范,加大对行业人才的激励。” 卢国慧表示。

到2025年,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基本建立,人才规模总量快速增长,制度环境明显优化,培养造就一支基本满足中医药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置中医医师。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快速增长,结构布局逐步优化,人才质量和效能显著增强。

“当前,对标对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总体依然不足,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依然缺乏。”谈到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卢国慧表示,高层次人才是中医药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个问题,意见从吸引、集聚、激励人才和加强平台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举措。

中国商报(记者 李远方)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和决定性作用,加快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社部、国家卫健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人才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一是培养造就中医药领军的战略科学家,在院士评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评选中探索中医药人才单列计划、单独评价,注重发现和推介中医药优秀人才。面向国家重大项目、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吸引、发现、造就若干站在科技发展最前沿、在中医药相关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卓越的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战略科学家。

上一篇:依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人民时评)
下一篇: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在河南省中医

Top